春分節氣,天壯環保可降解地膜助力農耕
今天11點50分春分到來,從今日起晝夜等長,大地逐漸升溫,農民開始播種。天壯環保與安徽宿州市農村農業局合作的30萬畝可降解地膜也分批次發放到農戶手中,助力農民耕種。
“春分前后怕春霜,一見春霜麥苗傷”。春分過后,北方地區還常有較強的冷空氣侵入,出現連綿陰雨,甚至降雪,這就是我們常說的“倒春寒”。而之前發芽的小麥苗、剛剛抽枝的果樹,常常會因為突如其來的“倒春寒”,造成農作物減產。
在生產力比較落后的七十年代初期,面對“倒春寒”,有些種植戶想出了用廢舊塑料遮蓋農作物保溫的方法,但由于材料與技術的限制,沒有實現大規模的應用。直到1978年,我國從日本引進了一整套的地膜覆蓋技術,并與中國傳統的農業結構相結合,走出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地膜發展之路。
而地膜的大規模應用,也在農作物增收增產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。1985年中國地膜覆蓋面積躍居世界第一位。這也就是為什么,疫情期間,沒有作物耕種,但我國的瓜果蔬菜各種種植作物仍能夠滿足14億人需要的原因。
但近些年來,這些好用、增產的地膜卻讓種植戶們苦不堪言。原因主要有三點:
1、易破裂,撿拾困難
為了在經濟上投入的少,最開始生產的地膜都比較薄,甚至有些地膜的厚度只有0.008毫米(8μm,單位:微米),一根頭發絲的厚度大概是地膜的2.5倍。這種厚度的地膜在使用之后,極易破碎成小碎片,難以撿拾。
2、土地硬結、滲水困難
因為是塑料制品,難以撿拾的那些地膜碎片,就隨著下一季度的翻耕、種植,逐步移動到了土地的深層,造成土地滲水能力下降,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沒有足夠的水分,就會作物減產。
3、作物減產或死亡
除了會影響土地的滲水能力,地膜碎片還可能會纏繞在農作物的根部,影響作物正常的營養及水分的吸收,造成作物死亡。
而天壯環保研發與生產的可降解地膜,就能夠突破普通地膜易破碎、難降解的缺點。天壯環保可降解地膜是以聚烯烴普通塑料為基材,添加了短時間內轉化大分子為含氧低聚物的食品添加劑,能夠讓可降解地膜在空氣、水、土壤等自然環境中,在自然條件下實現降解。
天壯環保可降解地膜技術,經過了十二年的開發與研究,經過多年的田間種植追蹤實驗,已在山西、河北、山東、安徽等多個省市應用。
“春種一粒粟,秋收萬顆子。”天壯環保可降解地膜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,致力于幫助農民實現農田地膜零污染。春分時節,我們播種的不僅是萬紫千紅、鶯歌燕舞的春天,也播下了碩果累累、五谷飄香的金秋。
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zzlt6688.com/Article/cfjqtzhbkj.html
詳情請咨詢:400-677-0766